2025年9月27日至28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甘肃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承办,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协办。年会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为主题,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等部门的领导和嘉宾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400余人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主持。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致辞。甘肃省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会长刘长根,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振江分别发表讲话。
大会主题报告由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史玉成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薇,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分别作题为《生态环境法典有关情况介绍》和《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演讲。
在分议题研讨阶段,参会人员围绕“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相关理念和制度研究”6个议题共12个单元展开研讨。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主持,依次进行分议题讨论情况汇报、年会获奖论文颁奖仪式、承办单位代表致答谢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汪劲教授作闭幕总结。
中心主任孟庆瑜教授,中心研究员高雅楠、王耀华博士以及博士研究生余惠民、张晓彤、刘尚文、何晓锋、李梦甲受邀参加此次年会。
孟庆瑜教授主持议题五“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第二单元研讨,并作评议总结。孟庆瑜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专编的形式将相关责任集中规范,旨在实现制度体系化、法治协调化,法典草案距离上述目标仍有差距。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具有鲜明创新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态环境法治,需要理论研究与执法、司法实践高度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部分编的二次审议稿处于公示征求意见阶段,呼吁学界同仁积极关注,通过反馈真知灼见为立法机关提供参考,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贡献力量。
博士研究生余惠民于议题三“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第一阶段研讨中作题为《中国水资源规划框架的法治化重构》的报告。报告提出,针对当前水资源规划繁杂冗余、目标分歧、有效期混乱的问题,建议构建“二元协同”的规划路径,通过制定《水资源规划法》形成刚性法律基石,明确层级和权责;同时引入具有法律效力的“元规划”进行柔性调节,设立战略愿景、核心控制指标、流域空间功能布局和重大项目清单等机制。
博士研究生张晓彤于议题三“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规范重点问题研究”第二阶段研讨中作题为《法典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历史回顾与体系化进阶》的报告,指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存在基本内容有所重复、同一保护对象规范未集中、遗传资源保护不突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强调法典之外应从国家和地方两层面加快配套立法以强化与法典的衔接配合,形成框架统一、功能互补、精准落地的制度体系。
博士研究生刘尚文于议题六“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相关理念和制度研究”第二阶段研讨中作题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我国转型金融法律制度研究》的报告,提出生态环境法典背景下,宜通过将转型金融纳入绿色金融法体系来完善转型金融法律制度,构建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制度框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